各位书友晚上好,现在我们来共读《人工智能》这本书的第218-229页,主题为: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多变的世界?在共读的过程中,大家可以思考以下问题:
我们身边有哪些行业运用到了人工智能技术?你觉得人工智能的优势是什么?
科幻作家郝景芳在短篇小说《北京折叠》中,描绘了一个未来北京的生活图景。
在未来世界,北京折叠成了三个不同的空间。
第三空间住着五千万个底层工人,依靠分拣垃圾维持生存;第二空间住着两千五百万个中产白领,依靠服务业获取微薄的收入;第一空间则住着五百万个当权者。
城市生活时间经过严格计算和隔离,每隔一段时间城市折叠一次,将一个空间露出地面。每个空间互不来往。掌权者过着更精致的生活,拥有更长的时间;底层人民只能勉强度日,只能拥有一点夜晚时间。
在很多文学作品里,作者往往描述的是社会阶层分化,劳动人民被剥削和压迫。但是在这本小说里不同,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劳动力过剩,劳动人民连被剥削的机会都没有了。
如果人工智能没有出现,这本小说可能只是一本科幻小说,但是现在,书中的很多情节都在成为现实。
人工智能将改变全世界各行各业现有的工作方式、商业模式、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。
当人工智能开始大规模取代人类工作者,劳动人民连被剥削的机会都没有的时候,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?
实际上,不管是农耕文明时代还是工业文明时代,我们的社会分工都遵循一个金字塔状的社会结构模型。
少数人影响和领导较多的人,较多的人再进一步影响和管理更多的人,逐层向下,金字塔底层是从事大量重复劳动的劳动人民。
比如在现代商业体系中,企业家们制定公司战略,中层管理者负责具体工作执行监督,公司职员负责制造商品、销售商品。
每个人各司其职,分工协作。不过每个人都有一个上升通道,公司管理者也可能是从基层工作做起,通过学习和锻炼慢慢承担中层管理工作,中层管理者也可以通过创业,成为企业家。
但是,人工智能来了,90%以上的基层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替代,我们连从基层开始学习成长的机会都没有。
当变革到来,与其担心未来,恐惧未来,找出应对多变世界的解决方案更为重要。
李开复在书中提出一个思路,从教育体系入手。
通过教育体系不断培养适应新的金字塔模型的人才,为底层劳动者进行培训,让他们实现阶层跃升,去做更加有创造力和思考性的工作,这样我们才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。
除此之外,李开复在书中还提出了一种更为积极的可能,就是用开放的心态迎接新世界。
他认为,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重复劳动,有可能是一件好事,这有可能意味着人类的一次整体解放。
当人工智能到来,生产力大幅提高,全世界不需要所有人都去工作就可以保证人类的物质富足。
少数人类科学家精英从事科学研究和前沿科技开发,重复劳动由人工智能完成,我们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。
你可以去旅游、娱乐、享受生活,也可以从事艺术创作,或者做你认为的更有意义的事。
娱乐产业也会迎来大发展,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也会走进我们的生活,成为我们全新的娱乐方式。
这让我想到一个笑话:“这个世界有没有外星人呐?有!那外星人在哪呢?在家里打电子游戏呢。”
总之,人工智能在本质上还是工具,究竟是合理利用工具还是被工具所利用,人类现在握有主动权。
只有用开放的心态,创造性地迎接人工智能与人类协同工作的新世界,才能真正成为未来的主人。
好了,各位书友,以上就是今天的晚读内容,主题为:我们该如何这个面对这个多变的世界?我们明天一起来看,人工智能时代带给我们什么新的机会?